谁杀死了我们的技术教程?网络技术教程越来越少?
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年11月23日 上午

为什么现在的技术教程越来越少呢? 是谁杀死了技术教程呢?最近闲逛在各个论坛,有时候不禁会想到这个问题。不能说现在的论坛,缺少教程和精品教程吧,只能说现在的好的教程相比之前,确实是少了很多。

本文的内容,全部为个人的主观臆断,如果和任何人的想法有出入,千人千面,很正常。

本文的内容,全部为个人的主观臆断

技术教程

为什么需要技术教程呢?说起来很迷,明明知道技术教程很重要,但是突然问起来为什么需要技术教程,一时又答不上来

思考了片刻,我觉得网络上的技术教程,从作者的角度来说,一是为了彰显技术,人都有好胜心,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并写成文章进行传播,一定程度增加自己的成就感。二是可以获得流量和回报,即使再有诗和远方,也要忙于生活的苟且,没什么好羞耻的,这里的回报,不单单是物质方面的,可能是荣誉,也可能是十年后,你谈起当年往事时候的资本;最后,就是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,给自己存档,保留回忆。

综合上述内容来看,技术教程应该会随着社会上行业的进步,从业人员变多而增加才对,为什么感觉技术教程越来越少呢?

LateNight Fishing

如如果从读者的角度来看……

在读者自身能力还不足的时候,认为什么都是技术教程,随着读者学习的技术越来越多,能分辨出什么是水文,什么是抄袭,什么又是精华的时候,自然觉得现在的技术教程“营养价值”不如以前多。

举个例子:我最开始学习小程序的时候,看着网上Uniapp的实战,感觉Uniapp的各个文章都十分有意义,至于原生调优,简直是天山的白莲般魅力;但是随着技术的积累,逐渐分清各个组件应该如何实现,什么样的文章是凑数,什么样的文章是囫囵吞枣;就对网上那些一个Uniapp的登录,就要分好几个章节、好几篇文章去连载的作者,嗤之以鼻。

上述是读者方向上看,作为作者呢?更多受限于发布的平台、自己的心境等等。我们就以平台作为切入点看看。

技术论坛

说到平台,一般技术教程的载体,首先是个人博客,其次就是技术的教程论坛这样的公共平台。

一般大家会浏览什么技术论坛呢? 技术论坛很宽泛,有那种综合性的论坛,比如现在的知乎、CSDN和简书;也有专业性很强的,这点以计算机最为明显,比如国内的稀土掘金、机锋论坛、知否和远景论坛等。

综合性的论坛,其实技术教程少很正常,就算综合性的论坛刚开始有技术、有那种专门的大牛🐮,在专门的板块和领域分享自己的专业技术,这样会有一个问题:

  • 受众群体少: 综合性的论坛虽然人多,但是最终细分到技术领域的人特别少,不要想着可以和娱乐八卦板块抗衡,即使技术板块,开始受众群体多,也逐步被娱乐板块瓜分。一个人一天娱乐时间就那么点,分到一个论坛上的时间注定有限。

至于技术论坛,本身技术教程应该是非常多的,内容参差不齐也很正常,逐渐内容变少,我认为也是有两种原因:

  • 官方运营问题: 这个问题可多了,可能是官方整的个人活动,逼走技术教程的作者;也可能是官方无法跟上市场。
  • 资本运转问题: 任何东西都不可离开资本运转;综合性论坛,可能还可以靠流量,但是技术教程靠什么呢?

之前,我一直觉得,论坛的技术教程变少,归根揭底肯定是资本运转问题,毕竟,技术支持都是很贵的,宝贵的经验分享,本身存在巨大价值,如果写出的东西,论坛没有足够的资本可以激励,自然作者越来越少。

但是,现在想想,其实更多的是平台问题。

更文挑战-毁誉参半

技术论坛,都很喜欢做一个事: 文章更文挑战。

一个技术论坛刚刚成立,亦或者论坛想要增加用户活跃度,探索内容的扩充,很正常。 通常来讲,文章数的增加,带动内容变多、话题变多,进而评论变多,用户的活跃度增加。

所以,会出现博客搬家、更文挑战等活动。

这些本质上都没什么问题,博客搬家,一般就是把作者其他地方的文章,搬运到论坛,短时间内扩充论坛的内容;而更文挑战,就是在论坛上保持一定期限内的文章快速更新,增加论坛内原创内容。

问题就出现在文章的快速更新上,一篇文章,需要有深度、解决问题覆盖更多场景,必然是需要花时间的。一味要求更文,会产生什么结果? 水文!

哇

什么是“水文”呢?就是一本正经地发废话,举个例子: 明明官网上对于Vue3的生命周期已经非常详细,结果还要拆分为多篇文章,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介绍: “Vue3生命周期-beforeCreate”、“Vue3生命周期-beforeUpdate”、“什么是二叉树”等等。

写技术文章,希望成为一篇好文,无非就是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扩展;一遍一遍写这种基础文章,该说是颗粒度细致呢?还是单纯为了参加社区的活动、增加更多的点击量呢?

论颗粒度,颗粒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然是越细越好,更容易受众于更多的用户,不管是学生、一线从业者,甚至是架构师,都是可以在其中捡到一些东西。但是,也需要注意归纳,都是生命周期,就算你想讲透彻底层如何实现,难道不是整合多个生命周期一起讲解?亦或者融合操作实例,而不是“官方翻译机”

当然,如果一些可能只是自己的笔记,那也没什么好说的。这个时候,就要说社区了,社区举办活动,归根结底是希望维持社区的热度,当然也抱着“出圈”的心态,举办各种更文挑战也无可厚非;但是,审核也应该加大力度,同时优化算法,把这样的水文不断推荐给用户,自然优秀的文章逐渐淹没,甚至让真正会写文章的人心寒。

早期的掘金,就是靠一次一次更文挑战,迅速扩充论坛内容;估计也是发现文章“水分”太多,开始根据用户的文章等级,决定是否是参加优文还是更文。但是,目前在腾讯云开发者社区……

水文作者的夸夸群

技术论坛,还喜欢的一件事,就是搭建自己的作者流量群。平台上,用户如果是十个人,那么会发文章的用户,有多少呢? 而这些会发文章的用户,同时又在几个平台上有账号呢?

平台就会把作者拉一个又一个自己的作者流量群,美其名曰是方便作者进行交流,实际上就是让用户尽可能在自己的平台发文,扩充平台内容,进而吸引更多读者。

这样的逻辑本身没什么问题,但是渐渐演变成“夸夸群”。也就是一个作者发了个文章,顺手分享到群里,官方代表开始带头赞美,紧接着其他作者也开始进行夸赞。

是不是感觉也没什么问题,正向的激励,促使用户发更多的文章,也可以调动其他作者的积极性?

积极性?

可是,如果发文作者文章本身就是水文呢?还是Uniapp的例子,一个文章作者发一个登录的教程,可以分那么多章节,和不停地讲废话,有什么不一样? 互联网大部分情况是快餐经济,一个简单的东西写成这样,有什么意义? 更何况,一个用户看的文章是有限的,投喂这样的文章,其他优质文章呢? 劣币驱逐良币,亦是如此。

如果这个时候,水文作者还看到别人的夸赞,得到了正向反馈呢? 那么是不是水文越来越多? 与此同时,一些真正写技术教程的用户呢?反正如果是我,我是觉得平台不再适合我,你可以说我装清高,但是我确实反感这样夸夸群,还以为自己很牛逼。

盲人评奖,雨露均沾

如果只是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水文,群里“妖魔鬼怪”进行胡乱“夸夸”,其实作为技术作者,本身也没什么。技术从业者,本身就是擅长埋头做事,深藏功名。

好巧不巧,论坛为了维持人气,喜欢各种评奖。这个时候,那些水文作者,受到官方的关注显然会更高,而且不要以为论坛的评委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有用的技术: 首先,论坛评奖的,大部分是运营人员,很可能甚至不是技术从业者,你和一个物理学家研究化学,这可能么? 最终的结果,将会导致什么?

盲人评奖!雨露均沾!

从水文作者、夸夸群作者来说,当然无所谓,甚至非常高兴。而那些写了高质量文章的作者呢?

我之前参加一个腾讯云社区的活动,辛辛苦苦写了14篇文章,结果最后腾讯云社区评奖给我一个潜力奖,笑死,不如不参加。

面向群体

说完了技术论坛对于技术教程的影响,我们看看关键的面向群体。

一篇文章,总要有面向的群体。写个官方文档,面向的是使用产品的人;技术教程的面向群体又是谁呢? 个人认为,主要可以分为三类:学生、一线从业者和管理决策者。

  • 学生群体: 学生群体有充足的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,是技术教程的重要受众,通过学习各种技术教程来丰富知识、打好就业基础。
  • 一线从业者: 互联网和计算机能发展这么快,开发和测试人员等一线从业人员其实对技术的内卷也是非常严重的,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,还可以在职业发展上提供帮助,如准备跳槽时强化简历。同时,也是参加一些对外交流时候,一种资本。

最后,技术管理层和决策者也需要注意技术教程。比如架构师、部门负责人等,注重技术教程可以帮助更好地做出技术规划和决策。毕竟,技术日新月异,任何有远见的决策者都应关注新技术动向。当然,不排除,有些行业的软件业务部门领导可能不会注重技术,这点在一些金融行业的分支机构尤为明显。

技术教程让各类群体都能跟上技术步伐,对个人和企业发展都大有裨益。这也正是编写优质技术教程的重要意义所在。

当然,现在情况有些变化。

行业不稳定

最近几年,可以明显感觉到行业不如之前稳定,发展也在放缓。

IT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时,新的框架、语言层出不穷,开发者也在不断学习和总结,技术教程自然层出不穷。现在,行业发展放缓,框架等语言也放缓,文章和教程变少,也是很正常的。

可能有人会说,现在发展放缓,是不是就更有时间进行内容的总结呢? 这个其实太理想化了,人都是有惰性的,大部分情况,工作日忙于生活的苟且,是没时间写文章的,周末就是休息;一般的技术教程,是在探索新技术的同时,作为怕自己忘记的备份产物,很有可能最初是笔记,当笔记积攒后,形成自己的见解进而转为文章输出。

打怪升级难

如果是行业发展放缓,我认为文章速度也是会放缓。这个时期,有些人可能刚从大厂里“毕业”,在找新的工作、生活,更不会去写作。

盲目追流量

一些作者盲目追求流量,选择标题党、内容重复等方式获取眼球。这让真正有质量的内容被埋没,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。作者应注重传播知识和经验,而非单纯为流量而写。

资本侧重

任何行业,谈起资本总会色变;的确,资本的力量很大,它可以推动产业快速增长,但也可能导致产业的畸形发展。技术教程行业也面临类似困境。

一些教程网站为获取更多用户,会通过高额报酬吸引大量作者产出内容。作者为赚取稿费,不得不随波逐流,追逐流行话题,产出大量低质量内容。这导致真正优质的教程文章被埋没其中, 用户也很难区分优劣。

如果导向偏离了知识传播的初衷,过分依赖资本推动,技术教程行业的发展方向就可能被扭曲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,还是需要保持理性,坚持知识分享的初心,防止内容质量的损耗。

当然,良好的资本侧重也是有的。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大厂微信公众号的技术推文,类似分享公司的技术架构、解决什么千人没有遇到过的千万级并发等等。这些其实也是资本的侧重而诞生的。写这些技术教程的,往往是公司内部的一线开发者、架构师,为什么公司运行他们写出来并用公司的公众号进行传播分享呢? 很简单,宣言公司文化,同时体现社会价值。

其实很难……

不得不说,确实是一种双赢的结果,而且一定程度为公众号积累大量的粉丝,为后续的私域流量,奠定基础。但是这种情况又有多少呢? 凤毛麟角,大部分都是埋没其中。我其实大大小小也接过很多企业的推广,怎么说呢?找到技术和推广的平衡点,其实很难。

知识回报

写技术教程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,但是回报却很有限。作者不光要在新技术上花时间学习和研究,还要想办法把知识点有条理地组织清晰传达给他人,通过案例实践检验教程的可操作性。整个过程下来,投入是巨大的。

并且,大部分情况下,读者都是拿取,并不会进行给予的,这不是贬低谁,说实话;我自己看一些技术的教程文章,大部分情况也不会进行捐赠。写一个功能模块,需要看那么多的文章和文档,每篇文章都进行捐赠也不现时,更何况我也在忙于生活的苟且。

作画

这里知识的回报更多的是认可吧。

举个例子,我写文章,之前可能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,一方面是希望读者和我一起改进技术教程的方法,另外一方面,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(哈哈,最初也做过一夜成名,扬名立万的春秋大梦( ◔ ڼ ◔ ))。

但是,这些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,相反还有些人坐享其成,觉得网上资源只要自己找到就应是毫无偿送,并且进行一些毫无理由的指摘;我渐行渐远,决定收起所有的联络窗口。

教程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无法与热门娱乐内容相比,稿费也很有限。在风头浮夸的娱乐媒体面前,技术教程显得太过冷清,加上存在部分网友素质影响整体的情况,这无形中打击了作者的热情。虽然开放与分享是网文化的精神,但内容创作者的劳动成果不该被无视。

就拿最近的例子吧,我基于rime输入法框架开发了oh-my-rime输入法模板,经常就有人加群,咨询问题;最近就有一个,加群问为什么繁体字转换失效,别人问他具体怎么样,他就说:“字面上的意思”;之后,就没有人回他,没过几小时,自己悻悻退群。

字面上意思

本质上也是一个知识回报问题。别人牺牲自己的时间、经历甚至是金钱,为你出的教程;凭什么还要绕着你转呢?为什么把这一切看的那么理所当然?

所以行业需要提供更多激励,让编写优质技术教程变成一件有回报的事业。比如建立技术教程评奖机制,或者特定平台针对教程内容提供更优的稿费和推广支持等。这能吸引更多优秀作者的加入,让整个行业水平不断提升。

AIGC冲击

为什么AI会冲击技术教程呢?其实很简单,AI的训练内容从那里来呢?

从官方文档? 文章数据?亦或者开发人员进行”图灵测试“修正? 上述方法获得的数据,远远无法满足于模型的构建和训练。那么,模型训练需要的数据是从那里来呢?

通常情况,一家公司训练模型,数据第一来源肯定是自己的数据;其次可能会从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收集。但是无论如何,都会直接或者间接,利用Reddit、Stack Overflow这样的问答平台、文章论坛,甚至是个人博客的数据进行训练。

甚至有些网站,专门采集他人博客,利用AI模型进行”洗稿“,发表在自己的平台,依次赚取广告分成;我就经历过好几次,尤其是CSDN平台,经常会碰到采集机器人,好在大部分进行反馈,还是会处理…… 但是也有一些平台,比如私人博客网站,发邮件也不会停止采集…… 这也是为什么,我在博客的图片,后来添加了水印的主要原因。

回到正题,AIGC使用数据进行训练,本质上就应该提供报酬。AIGC训练内容,不仅仅侵害了文章作者的劳动成果,同时也让文章内容成为了他人”嫁衣“。训练的内容成功被整合为用户一次一次的Token请求结果,但是并不知道数据的来源;吸引走了文章本该有的关注度,但是博客作者却要为此支付网络、创作费用,文章的创作者,自然会越来越少。

我知道AIGC对技术教程的冲击很大,但是我不知道AIGC冲击后,技术教程未来的走向会如何。可能平台的用户会越来越少? 有价值的内容越来越少? 亦或者逐渐规范了AIGC的数据训练? 就像逐渐成熟的robots.txt协议(用于网站的标准协议,用于指导网络爬虫在访问网站时应该遵循的规则)一样。

不过,我个人还是挺看好AIGC的发展的;最起码实实在在,辅助了我的日常编码;相信AIGC的冲击,在各方标准和协议完善后,冲击可以逐渐转为助力,帮助大家创造更好的技术教程。

AIGC

END

总的来说呢?技术教程内容近年来确实在减少。

  1. 网络技术环境变化,无论是论坛趋于商业化、追求流量过多,或者是作者本身心境变化,追求功名,都导致水文式内容增多。这影响了大众检录出技术教程中的“黄金屋”。
  2. IT行业发展速度放缓,新技术更新不如从前快速,内容产出自然减少。同时随着行业不稳定性上升,作者个人状态也影响投入程度。
  3. 资本过分介入也导致内容质量下降,为追求利润,过分依赖量产模式推动内容更新,这往往难以保证质量。
  4. 知识回报不足也减损了作者积极性。含有分量的技术教程贡献大,但回报小,难与其他类型内容竞争,逐渐“沉入湖底”

稳定论坛环境,合理规划资本作用,增强知识分享价值,都是提升技术教程水平的必要举措。只有强调内容而非流量, IT职业树才能长存。

愿技术教程越来越好